垃圾分類處置工作在宿城已經推行數年,形態各異的分類垃圾桶分布在街頭和部分居民小區,市民是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日前通過走訪發現,大部分市民垃圾分類意識淡薄,根本不了解垃圾分類標準,也不能做到正確分類處理。
在澮水路、淮河路等路段看到,街道兩旁都設有垃圾分類箱,每隔百十米就能看到一個,這些垃圾箱左右兩邊的箱體表面均有綠色“可回收物”和黃色“其它垃圾”的標識,“可回收物”下面標志著紙類、玻璃、金屬、塑料等,“其它垃圾”的下面標志著果皮、樹葉、食品殘留、灰土等。垃圾箱的頂部中間位置設有“投煙處”和“有害物”等。
路邊一小伙子騎著電瓶車在垃圾桶前停下,把吃剩的早餐袋子往不可回收垃圾箱一扔,待工作人員上前詢問其了解垃圾分類嗎?他表示趕時間沒有那個功夫。通過觀察發現,宿城幾乎每條街道都能看到一個個綠色垃圾箱的身影,這些“綠巨人”容量大、好投放,“生意”非?;?,而分類垃圾箱相對而言“生意”清淡了許多。雖然每個垃圾箱都標明了投放種類,實際上卻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隨機查看了幾個分類垃圾箱,發現“可回收物”箱內有白色早餐袋、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包裝袋等生活垃圾,而“其它垃圾”箱里也有白色塑料袋、紙盒、吃剩的食物等。分類垃圾箱形同虛設,即使有人往里扔垃圾,也很少會認真觀察垃圾箱兩邊的分類標識。大部分市民家里拿出來的垃圾都是袋裝直接扔在沒有分類功能的大垃圾桶內,路邊的分類垃圾箱基本沒用過。
來源欣方圳廠家垃圾桶網:http://www.jdddb.com(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