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園林景區取消垃圾桶,會怎樣呢?
2016-07-01 19:16:20
欣方圳-垃圾桶生產廠家
從11月3日起,貴陽荔波縣樟江旅游景區正式啟動創建無垃圾景區活動。景區負責人介紹,以前景區內使用的都是垃圾桶,但垃圾桶的設立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該景區以后將取消垃圾桶,每位進景區的游客都可免費領取清潔袋用于裝游玩時產生的垃圾,游玩結束后自行丟棄于指定地方。此舉屬全國首次嘗試。
反對 垃圾會漫山遍野
Lqm李秋默:非常不支持。沒有垃圾桶,那些亂丟垃圾的人會更多,結果是垃圾滿山。
苑哥哥:景區的人力能否全方位監督保證游客守規矩,如果領了清潔袋的游客繼續扔垃圾如何定位,如果清潔袋本身被當成垃圾扔了又該如何應對,景區擬定的處罰標準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一刀切的清潔袋成本一定就比垃圾桶低嗎?
佚名:這更像是利用游客素質的議題進行景區營銷。以“全國首次”的噱頭在賣萌促銷。
贊成 倒逼游客素質提升
曲征:旅游時將自身產生的垃圾放入垃圾袋,無形之中,就培養了游客主動收拾垃圾的好習慣;自己產生的垃圾自己帶出景區,為了減少負重,必然想辦法減少垃圾的產生,這又培養了避免滋生垃圾的好習慣。
李英鋒:沒有了垃圾桶,游客的依賴性可能會減弱,環保責任意識可能會增強。當然,除了減掉垃圾桶,還應該增加垃圾桶——人們心中的“垃圾桶”,讓人人實踐“除了腳印,什么都不留下”的旅游理念。
借鑒 韓國景區沒垃圾桶
張立美:在韓國,絕大多數旅游景區內基本上不設置垃圾桶,即使設置垃圾桶,數量也非常少。但無垃圾桶的韓國旅游景區中卻很少看見垃圾,主要原因就是游客各人帶走自己制造的廢棄物,不在景區內制造垃圾和遺留垃圾。
苦情 攜垃圾欣賞好河山
賈志勇:如果游客所走的旅游路程很長,產生的垃圾也多,就是讓游客背著沉重的垃圾旅游,極易引發抵觸心理,個別游客甚至會干脆將垃圾袋扔掉。而如果是尖利帶刺的垃圾,保不定會刺破垃圾袋,讓游客受傷;湯汁類的垃圾,可能從垃圾袋中倒流到游客衣服上。
楊國棟:帶著垃圾袋旅游,考驗游客素質,也考驗其體力。不帶著垃圾走會被認為素質低下,帶著垃圾走一路,不僅累也影響心情。有些垃圾放久了會產生異味,異味相隨欣賞大好河山,那可真是奇葩的體驗啊!
歸謬 景區廁所也該取消
黔靈甲秀:你相信所有人都有這素質?如果相信都有這素質,那么公園就不需要人員和設施來維護了吧?那么屬于人類自然景觀的公園就該還給所有人了吧?那么該免票入園了吧!
楊國棟:任何人造設施都會破壞自然景觀,那景區內是不是也不能設立廁所、小賣部和飯店,更不該有人人痛恨的售票處和驗票處存在呢?游客過多也會破壞自然景觀的和諧,那景區還是趁早關門的好。
點評
莫把游客當移動垃圾桶
斯涵涵:人們購買門票,進景區游玩,就和景區達成了旅游服務合同,景區要力所能及地為旅客提供服務。無垃圾景區不能把旅客當成一個移動的垃圾桶和環衛工。為節省設置垃圾桶所需的人力、物力,就讓旅客隨身攜帶垃圾袋,是將景區的衛生管理職責轉化到旅客頭上。倘若都因為要花費成本而放棄服務,是否要取消餐飲、游船、纜車諸如此類的項目呢?恐怕還是因為運送垃圾無利可圖吧。
生態旅游也好,環保旅游也罷,不能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更不是借此取消服務、侵害游客權益。垃圾袋全面取代垃圾桶是景區管理者卸責之舉。倘若推廣開來,景區是否干凈猶未可知,“游客攜垃圾同游”恐怕成為又一旅游特色了。
點評
“景區拆除垃圾桶”不妨一試
劉昌海:很多時候,景區臟是因為垃圾沒有能夠及時處理,游客越臟越扔,以至于形成了“破窗效應”。解決“破窗效應”的關鍵在于“第一扇窗戶”,如果游客的第一片垃圾能夠得到恰當處置,就不會出現后面的連鎖反應。每位游客都把垃圾放到袋子里,要是哪位游客把垃圾扔到地上反倒成了另類,自己都會不好意思。
比如海南的呀諾達景區,導游人手一個藤制的小背簍掛在腰間,隨時隨地將游客丟棄的垃圾裝在小背簍里帶下山,效果就很不錯。在呀諾達,無論是景區棧道上,還是溪流里、林子間,都看不到人為丟棄的垃圾。只要大家都形成習慣,其實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容易。
我們不能一邊抱怨公民素質,一邊卻什么也不做。景區不設立垃圾桶,保護環境的同時未嘗不是在培養游客的公民意識。
來源欣方圳廠家垃圾桶網:http://www.jdddb.com(轉載請保留)